Python基础之time库详解
目录
- 一、前言
- 二、获取各种时钟
- 三、获取当前时间
- 四、时间加减法
- 五、strptime()函数
- 六、strftime()函数
- 七、mktime()函数
- 八、gmtime()函数
一、前言
time库运行访问多种类型的时钟,这些时钟用于不同的场景。本篇,将详细讲解time库的应用知识。
二、获取各种时钟
既然time库提供了多种类型的时钟。下面我们直接来获取这些时钟,对比其具体的用途。具体代码如下:
import time print(time.monotonic()) print(time.monotonic_ns()) print(time.perf_counter()) print(time.perf_counter_ns()) print(time.process_time()) print(time.process_time_ns()) print(time.time()) print(time.time_ns())
上面的代码具体的意义如下:
1.monotonic:用于测量一个长时间运行的进程的耗用时间,因为即使系统时间有改变,也能保证这个时钟不会逆转。
2.perf_counter:允许访问有最高可用分辨率的时钟,这使得短时间测量更为准确。
3.process_time:返回处理器时间和系统时间的组合结果。
4.time:返回从”纪元“开始以来的秒数。UNIX系统从1970年1月1日00:00开始计算。
运行之后,效果如下:
至于ns后缀,是返回纳秒时间。
三、获取当前时间
time.time()函数是获取”纪元“时间,是不是可以通过秒分时的换算计算出现在的日期时间呢?
当然可以,不过这太麻烦了,time库还给我们提供了更简单的函数time.ctime()获取当前的日期与时间。具体代码如下所示:
import time print(time.ctime())
运行之后,效果如下:
这里返回了星期六:Sat,月份4月10号:Apr 10,年份:2021以及当前的时间。
四、时间加减法
如果你掌握了time.ctime()函数的参数用法,那么计算时间的加减法也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。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,就是需要将加减的参数需全部换成秒。比如1天后,那么就是加86400。具体代码如下:
import time #获取当前时间 print(time.ctime()) #获取当前时间 later=time.time()+86400 #计算一天后的时间 print(time.ctime(later)) #计算20秒后的时间 print(time.ctime(time.time()+20))
运行之后,效果如下:
五、strptime()函数
上面的代码虽然可以获取以及计算时间,但是获取的时间非常的笼统。比如说,日历应用程序,我只需要计算今天是星期几,并不需要知道其他数据怎么办?
显然,我们需要分离关键的时间数据。而time库提供了函数strptime()用于返回时间结构体数据struct_time对象。具体代码如下:
import time now = time.ctime() struct_time = time.strptime(now) print("当前年份:", struct_time.tm_year) print("当前月份:", struct_time.tm_mon) print("当前日(年月日中的日):", struct_time.tm_mday) print("当前小时数:", struct_time.tm_hour) print("当前分钟数:", struct_time.tm_min) print("当前星期:", struct_time.tm_wday+1) print("今年过了{0}天(包括今天)".format(struct_time.tm_yday))
运行之后效果如下:
需要注意的是,程序中的星期一是0,tm_wday等于5,那么就需要加一,也就是等于星期六。
六、strftime()函数
通过strptime()函数,我们虽然能够获取到单一的日期相关的数据。但是我如果只想要当前的时间,怎么办?当然,你可以通过上面的分解,将时,分,秒分别转换为字符串然后拼接。不过这样太麻烦了,我们有个更简单的方法。
这里,我们就需要用到time.strftime()函数。用法如下:
import time s = time.strftime("%H:%M:%S", time.localtime()) print(s)
运行之后,效果如下:
需要注意的是,strftime()函数的第2个参数接受一个struct_time对象。而time.localtime()的作用就是格式化时间戳为本地的时间,它有一个sec参数,也就是对应的time.time()函数的秒数,将秒数转换为标准的时间。如果没有参数,返回当前时间。
至于第1个参数,用特定的标识符,表示需要筛选的数据。具体用法如下表:
七、mktime()函数
假如现在我们有一个需求,就是自己输入时间的年月日时分秒,然后计算500秒后的时间点。怎么实现呢?
首先,我们需要实现time库的加法运算,就需要将我们输入的日期数据转换为time库可识别的日期数据,而time.mktime()函数能够将数字转换为time库的日期数据,然后再进行加减法运算。
具体操作如下:
import time t = (2021, 2, 17, 17, 3, 38, 1, 48, 0) second_time = time.mktime(t) struct_time = time.localtime(second_time) print(time.strftime("%Y-%m-%d %H:%M:%S", struct_time)) second_time2 = second_time + 500 struct_time = time.localtime(second_time2) print(time.strftime("%Y-%m-%d %H:%M:%S", struct_time)) \
运行之后,效果如下:
需要注意的是,time.mktime()函数接受9位的元组数据,少一位都会报错。元组数据的意义分别为年,月,日,时,分,秒,星期几,今年第几天,是否为夏令时。当倒数2,3位数与前面日期冲突时,time.mktime()函数会自动修正。
八、gmtime()函数
这个函数不做过多的讲解,简单的理解就是返回UTC时区的struct_time对象。也就是国际协调时间。
具体用法如下:
import time utc_now = time.gmtime() print(utc_now) print(time.strftime("%Y-%m-%d %H:%M:%S", utc_now))
运行之后,效果如下:
到此这篇关于Python基础之time库详解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,更多相关python time库内容请搜索hwidc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hwidc!
【本文转自:仙桃网站推广 转载请说明出处】